中新网12月6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)日前,“方程豹百公里油耗18升”一事又有新进展,“方程豹百公里油耗18升当事人称被罚200”登上微博热门话题。

12月4日下午,针对多方质疑的“超速”问题,涉事车主发布视频回应称,“交管部门针对我11月28日从渭南行驶至乌海,在110国道乌海南绕城处因限速80(km/h)实际车速103(km/h)做出了批评教育,并进行了200元3分的处理决定。”
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,该车主曾在其超140万粉丝的账号发布视频表示,方程豹汽车首款车型“豹5”的百公里油耗高达18升,跟官方宣传的相差甚远。对于上述测试结果,方程豹汽车方面则表示,应警方需求调取相关数据显示,该车辆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。
方程豹汽车声明截图。
车企回应:有3个时间段速度超过180km/h
方程豹汽车官网显示,该品牌系比亚迪旗下专业个性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。首款车型“豹5”于2023年11月上市,售价28.98万元起。
此事件曝出的“百公里油耗18升”的反常数据引发了多方猜测。有网友质疑数据的真实性,“燃油车开出这样的油耗也不正常,何况新能源汽车。”还有网友认为,可能是测试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,“是不是混动系统坏了,才造成油耗这么离谱。”
方程豹汽车方面则将反常油耗的原因归咎于异常驾驶行为。其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称,“应警方调取‘2023.11.28姚*强涉嫌驾驶机动车超速’一案证据需求,我们调取了相关车辆运行数据。数据显示该车辆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。”
声明显示,该车辆在整段高速行驶过程中,有3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80km/h,有6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70km/h;车速120-140km/h区间占比超过37%,车速140-160km/h区间占比超过46%,车速超160km/h占比超过4%。此外,高速部分路段还出现异常停车时间。

网友举报截图。
乌海交警:收到近期大量网友举报
声明发布后,有网友在留言区表示支持,“求锤得锤咯,谁在恶意抹黑一目了然,方程豹这次干得真漂亮,对于这种行为就应该光速打脸。”还有网友根据相关车辆运行数据,在社交媒体上向多地交通管理部门举报该汽车博主的超速违法行为。
针对网友举报,乌海交警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回应称,已收到近期大量网友举报“某博主超速驾驶”这一事件,我们将尽快核实,感谢各位网友的举报与监督,受理结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公布。
不过,也有网友质疑车企公布用户行驶数据是否合理,“虽然是为了挽回企业声誉,是不是意味着你随时可以掌握我的所有出行数据?”“不管这个数据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,要发也是警方来发。”

对此,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闫兵认为,本次调取行驶数据系基于交管部门的要求,所以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。不过,在交管机关尚未发出官方通报的前提下,车企自行将相关数据公开,可能涉嫌违反用户隐私及数据合规政策。
律师:车辆运行数据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

中新财经注意到,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》要求,从2022年1月1日起,新生产的乘用车必须配备EDR系统,即行车事件记录器。对于汽车而言,EDR系统就相当于飞机上的“黑匣子”,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者速度剧烈变化时,就会被触发,开始记录。
那么,相关车辆运行数据,是否可以作为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证据呢?
闫兵告诉记者,因为车辆EDR系强制安装,所以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交管部门定案的证据。需要注意的是,可以作为证据并不等同于证明力充分,交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需要履行法定流程。
“如果公开的数据客观属实,则该驾驶员可能被记12分并处以罚款。同时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该驾驶员有追逐竞驶的行为,则该驾驶员还可能面临行政拘留直至刑事处罚。”闫兵称。(完)

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(记者 范宇斌)近日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,“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”。长三角区域如何形成创新合力?
浙江杭州城市掠影。 范宇斌 摄
不久前,上海社会科学院团队发布了《2023年长三角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》。据测算,2018年至2022年,长三角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年均进步率为4.8%,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。
从创新驱动力空间分布看,长三角41个城市呈现非常鲜明的“雁阵”格局和梯度差。第一层次为上海,为“头雁”城市;第二层次为南京、杭州、苏州、合肥,界定为重要支点城市;第三层次为宁波、无锡、芜湖、常州、南通、嘉兴、扬州、镇江,界定为重要节点城市。
“虽然长三角各个城市的创新驱动力各不相同,但是从产业布局来看,这样的梯级分布可以集聚创新资源优势,进而带动其他城市,打造起分工不同的创新共同体。特别是围绕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技术领域构建新优势,形成更强的资源集聚力和突破力。”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、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表示。
在胡卫看来,创新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会向创新驱动力强的城市集聚,而产业链则会向中小城市扩散。通过跨域整合,可以打造强劲活跃的创新共同体。

他认为,“两个创新”(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)深度融合离不开创新平台的跨域整合。一方面,长三角要推动更多“从0到1”的突破,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,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;另一方面,长三角要推动更多“从1到100”的转化,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,发挥长三角产业基础和产业协同优势,强化创新驱动,把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创新产业,尤其要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发展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“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科技创新合作中要得到更好的发展,需要互利共赢。”胡卫表示,要坚持“平等互利、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”的原则,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全面深度互利合作,通过科技创新合作,做大多边共同利益,在互利基础上,全面实现共赢。同时,要通过科技创新团队的合作,推动团队成员创新能力提升,并结合各自优势,分工合作,为国内国际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积累经验。
胡卫表示,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应取长补短,积极参与国际竞争。
“目前,长三角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仍有待优化。尽管长三角科研成果丰硕,但其中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还不够。”胡卫坦言道,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有待完善。
对此,他建议长三角应当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建立健全一体化科技创新制度,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各领域、各方面、各层次的深度合作。具体合作机制包括系统支持机制、利益分享机制、项目落地机制。

此外,胡卫还指出,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,要对标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圈,围绕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方向,协同共建共享国际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创新平台体系,集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,聚焦以制造业、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,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,打造世界制造业研发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。(完)